龍吟虎嘯:凡事政治化 樓市豈例外

回歸十三年來,香港樓市大起大落,反覆折騰、十分厲害,加上時代背景的轉變、憲政地位的轉變、深層次矛盾的湧現、經濟轉型毫無頭緒和方向,香港的樓市目前已被輿情視為「政治樓市」,也即樓市問題成了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對特區政府的管治構成重大影響。

香港回歸前,樓市也出現過大起大落,有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受外圍因素的影響,也有受政治因素的影響。例如上世紀六十年代發生「六七暴動」,香港樓市大跌,「十室九空」;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人心慌慌,樓市也大跌。當然,那時還有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利息甚高,樓按利率閒閒地要十厘以上。中英談判一度觸礁時,港元貶值,港英為了穩住局勢,推出聯繫匯率,港幣利率也大幅上揚。這些,依然是政治因素衝擊樓市。

整個過渡期,土地供應被限制在每年五十公頃,加上聯繫匯率的因素,香港樓市明明很熱了,但仍要隨美元不斷減息,火上澆油。為了營造過渡期的「經濟繁榮」、「樓股大旺」,內地資金大量流入樓市、股市,於是,九七年時香港樓市已創「天價」。上述種種都是政治因素在背後發功。

九七回歸後,瘋狂的樓市不但令香港經濟危危乎,而且形成了社會壓力和政治問題。董建華推出「八萬五」建屋大計,既有經濟考量也有政治考量。然而,此舉時機不對,用藥太猛,矯枉過正,導致樓價暴瀉,「負資產遍地」,通縮六十個月,百業蕭條,民怨沸騰,從根本上動搖了董建華政府的管治。

港英時代,不管樓市怎麼折騰,都不會有人把矛頭對準政府政治管治。回歸後,樓市大跌大升的折騰,民情輿論就一定要把帳算在政府身上,一定要政府負起責任,此即「政治樓市」或曰「樓市政治」也。香港已凡事政治化,樓市咁重要的話題又豈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