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開放大氣電波

有商營電台把七十二小時的節目時段「賣」給民建聯,事前疑未有邀請和聯絡其他政團合辦,被指不公平和偏袒某些政黨。在香港,傳媒和政黨用這種方法合作是具爭議的「大件事」,但在其他民主地方卻正常不過。

留意台灣政治的朋友說,看不同的台灣電視台和報紙,你會發現藍綠壁壘分明,連撐他們的報章也是。《中國時報》說馬英九在辯論中贏了,但《自由時報》卻說蔡英文大勝;電視台更厲害,尤其是只說台語的,理所當然偏幫蔡英文。

英國下周舉行大選,今次,保守黨、工黨和自由民主黨的三位黨魁進行三場電視辯論,非常精彩,而當地傳媒都有明確的政治立場,毫不掩飾。香港何嘗不是?不過,大氣電波不開放,因此電台電視被嚴禁賣任何政治廣告。

這是香港的半民主體制使然。我們的選舉是「鳥籠」選舉,所有政黨都不能執政,各政黨背後的財政實力懸殊。由有直選那天開始,選舉事務委員會就設計了一個「鳥籠」選舉規則,禁止候選人在大氣電波賣廣告,只可掛街板,局限宣傳渠道。多年來,大家似乎習慣了,再不懂得質疑,其實大氣電波不開放才是問題的根源。

誠然,在大氣電波未開放之際與政黨合辦節目會招人話柄,因為這會讓人覺得「有錢就有時段」。話說回來,電台已是有點老化的媒體,年輕人有多少還聽收音機?深夜的時候,大家是在看電視、上網,還是收聽電台節目?相信選後者的真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