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位副市長最近說,未來五到十年深圳的經濟總量將超過香港。這個預言是有根據的,不是當年「超英趕美」式的亂吹,其根據是,三十年前深圳的經濟總量只是香港的千分之三,現在已達五成七。深圳發展之快,香港衰落之快,端的驚人!這也是另類龜兔賽跑:香港之龜三十年前在千里之遙,深圳之兔起步直追。香港之龜那時自大得很,回頭用「千里眼」遙望不見深圳之兔,露出輕蔑的笑容,大搖大擺而行,以為自己很有氣勢,「穩步向前」。不料三十年瞬間過去,回頭一看,深圳之兔已近在百尺,三竄兩跳即可躍前也。
深圳經濟超越香港後,在《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下、在「大融合」引力作用下,香港將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如遇「黑洞」般被內地完全吸進去。首先在經濟上終結「一國兩制」,成為一國一制。而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築,經濟上一國一制了,政治上還能「一國兩制」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社會發展定律,香港逃不掉的。北京對香港的大政方針也必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為理論指導,作出調整。
當年,中央決定九七後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其理論指導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因素是首要的決定性考慮。這個經濟因素分兩個層面:一是香港的經濟實力大大強過內地,創造這個實力的經濟制度必須保留;二是只有香港保持了這樣的實力才能對中國的現代化作出「獨此一家」的重大貢獻。看在經濟因素的份上,北京接受了九七後香港在政治上「另搞一套」的安排——「雙普選」。
二十多年前,這樣的決策是對的,是從實際出發的。如今,形勢巨變,若根據同樣的指導思想轉變決策,那又如何?不是順理成章嗎?須知「一國兩制」變為一國一制的條件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