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開採月球再生能源

【本報訊】能源危機備受關注,科學家發現遠在月球存在一種能量巨大的再生能源。月球表面的「氦三」,可輸出能量較石油多近一千萬倍,即使運返地球,成本仍只是石油的一成,亦沒有核能輻射問題。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教授利用中國繞月人造衞星「嫦娥一號」錄得的微波探測數據,首次發現月球上的微波黑點及溫差原來有助了解氦三在月球上的分布情況,協助開採,預料至少逾三十年後,氦三有望運回地球應用。

「嫦娥一號」收數據

「嫦娥一號」○七年十月發射,科大數學系教授兼太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陳炯林,獲內地邀請參與相關數據研究工作。陳去年四月取得微波探測數據,花近一年時間,首次發現月球上約有二百粒微波黑點,黑點的日夜溫差較其他地方大,約相差攝氏二百度,而黑點與周邊地方的溫差亦達十至二十度。

陳炯林解釋,由於氦三其中一種元素氦的特性同樣是日夜溫差大,故首次發現的黑點極有可能蘊含氦三。此發現有助進一步了解氦三在月球上的分布情況。陳亦證實月球表面下數十厘米的溫度極平穩,日夜波動少,在赤道區約攝氏零下四十八度,較北阿拉斯加冬季低溫為高,人類有望未來在月球生存。有關發現已獲世界國際科研期刊《地球和行星科學通訊》刊登。

陳又指出,下一步將會分析二百粒黑點數據,如黑點的深度等。其實地球亦有氦三,但僅得一噸,月球表面則多達一百萬噸,足夠人類使用一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