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異能發電

燃油發電對環境的破壞,小朋友都識,但要找方法取代燃油發電並不容易,科學家近年忽發奇想,利用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物料發電,想必令你大叫:「嘩,咁都得!」

記者陳詠恩

科學家挑選的奇異能源,多是令人厭煩的多餘能量。有人最看不過眼別人「印腳」,但原來「郁身郁勢」都可以用來發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工程師開發出超薄發電片,在硅軟膠片上鑲有陶瓷納米帶,當膠片隨肌肉屈曲時,就可將動力轉化為電力。膠片安裝在鞋上,可借用步行的動力;安裝在心胸位置便可利用呼吸起伏作動力。但由於目前產生的電力不強,只足夠心臟起搏器及手機使用。不過,研究人員指出,由於人體不排斥硅膠,故發電軟膠長遠可植入體內,或擴大發電面積,用途更廣。

連阿伯時時把玩掌中的保健球都可發電,內地科學家將兩粒叉電芯安裝於保健球內,借助保健球的轉動,將動力轉化為電力叉電,保健球上又有LED燈顯示電力,以後阿伯就可以一邊運動,一邊叉電。

噪音細菌 物盡其用

啟德機場未搬遷時,九龍城居民日夜都受飛機升降噪音困擾,別以為飛機噪音一無是處,有科學家就設計出噪音發電的照明燈,外形像一隻三腳飛碟,安裝在跑道兩旁,收集飛機噪音轉化電力照明,並且有一個小屏幕顯示機場訊息。

細菌可以引發疾病,但亦可以發電。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改造細菌(cyanobacterium)的基因,以吸收二氧化碳轉為液體燃料,長遠取代汽油,而且整個化學作用在陽光下進行,加上可應用於普遍發電系統中,連汽車亦可採用,是名副其實的「益生菌」又平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