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一成中學生疑精神困擾

【本報訊】一項研究發現,約一成一受訪中學生疑有精神困擾,需進一步跟進,但整體的求助意欲偏低,愈受困擾愈無意求助,家人仍是學生主要的求助途徑。負責研究的學者建議政府加強教師及家長培訓,有助及早發現問題學生,作出合適轉介,同時增加宣傳教育和共融活動,助青少年透過與精神病患者相處消除歧視。

中文大學心理學系與新生精神康復會去年下旬,訪問十一間中學約一千九百名學生,要求學生就頭暈作嘔、焦慮等內化問題,偷竊打架等外化問題,及社交、思覺和專注力等問題作自我描述評分。結果發現,整體約一成一受訪者的自評達到臨床指標、即懷疑有精神困擾。

求助意欲偏低

中大心理學系副教授麥穎思表示,調查同時發現受訪學生的求助意欲低,以零至六分計,求助平均值僅二點七七,較多願意為學業問題求助,但心理、人際關係、酒精、毒品及性等問題的求助意欲則偏低,且達臨床指標者的求助意欲低於未達標者。

中學輔導主任關偉良稱,過往曾有中一生常藏匿廁所哭泣,升中二後更自言自語及以間尺和釘書釘自殘,遂兩度聯同社工和班主任向其家長了解,最終精神科醫生證實他患思覺失調,接受為期一學期的治療後,終告痊愈。他認為個案印證老師與家長的支持和及早介入,有助患者盡早獲治療。

新生精神康復會行政總裁游秀慧補充,將派送青少年精神健康教育資源套予全港中學及青少年中心,讓教師及社工以互動性課堂活動、專訪影片等,幫助青少年認識精神病。青少年亦可瀏覽www.seeingheart180.com獲取精神健康資訊,從而釋除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