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燈屙夜尿增患癌風險

香港夜光璀璨被譽為東方之珠,但外國研究發現,晚間開燈會增加患上乳癌及前列腺癌的風險,且不局限於長期照射,即使是半夜起床如廁開燈數秒,也可能影響生理時鐘,使身體在夜間製造的褪黑激素減少,令患癌風險增加。皮膚科醫生指出,港府近年大力提倡使用的環保燈膽、慳電膽,長期或近距離照射均會發出紫外線增加患癌機會,要求港府若立法禁用鎢絲膽,應放寬准許皮膚科病人或癌症病患者使用鎢絲膽。

外電報道,英國萊斯特大學研究人員早前將一組老鼠擺放於燈下一小時,另一組老鼠則一直放在黑暗的地方,將兩組老鼠對照比較,發現被燈光長期照射的一組老鼠,負責生理時鐘及控制生產褪黑激素的腦細胞出現變化,而褪黑激素負責提升免疫力及減緩癌症出現,故褪黑激素的製造過程被打擾,令患癌風險增加。

另外,以色列海法大學一項研究亦建議,半夜夢魘最好不要開燈,研究人員初步研究發現,因為人體的生理時鐘屬非常敏感的機制,半夜起床開燈均會對生理時鐘有影響,即使開燈幾秒,亦會令人增加患癌風險,不過確實定論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廁所宜裝小夜燈

但研究人員指,褪黑激素在紅光波長的環境中跌幅較少,建議市民在廁所安裝小夜燈,譬如紅燈膽等照明系統,而盡量減少開啟大燈,以減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市民如需要經常晚間工作,亦應減少開燈,避免受不必要的生理影響。

用鎢絲燈較安全

本港皮膚科醫生史泰祖表示,燈光影響人體褪黑激素的程度視乎燈光波長而定,換言之燈光的紫外光愈多,患癌的風險愈大,傳統鎢絲燈及LED燈散發的紫外光較少,相對較安全。

他說,光管與現時政府大力提倡的環保膽、慳電膽等,均以類似光管的方式發光,散發的紫外光量較高,長期或近距離照射,會令褪黑激素減少,令患癌風險增加。

由於政府正計劃立法禁止市民使用鎢絲燈膽,史泰祖建議政府未來若落實立法,應容許皮膚科病人或癌症病患者使用鎢絲膽,以減少受紫外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