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性骨折患者過去多為精英運動員或紀律部隊成員,但隨着近年港人運動意識提高,不少人會「忽然運動」,令非傳統高危患者湧現。有患者努力練跑卻不得其法,結果膝關節內側骨裂,險致關節炎提早出現;有工程師因有巡地盤「跳樓梯」的壞習慣,在承接工程驟增下令跳樓梯頻率加劇,變相增加運動量,終導致腳掌有壓力性骨折。
五十多歲的陳先生任職會計,平日絕少運動,兩年前「湊熱鬧」參加長跑十公里賽事,並積極練跑備戰,但練跑一個多月後突感右腳膝蓋疼痛甚至關節紅腫,「覺得隻腳遞唔起,要行得好慢」,接受磁力共振掃描檢查才發現膝關節內側骨裂。
年逾四十的工程師姚先生平日亦甚少運動,某日突然感到右腳掌痛,經X光檢查確診為壓力性骨折,醫生追問下相信是他習慣穿着沒良好承托力的工作鞋在地盤跑動,落樓梯時更喜歡每層最後三數級「跳樓梯」,隨着他承接的工程增加,要更頻繁地「跳樓梯」令腳掌受壓加劇,結果出現壓力性骨折。
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指出,壓力性骨折的高危部位為腳掌的第二及第三節蹠骨,陳先生的個案屬較罕見,若他沒及早求醫甚至強行參賽,可致膝關節下陷,令膝部沒法支撐身體重量,令關節炎提早出現。他建議平日少運動人士若要練跑,應同時鍛煉心肺功能及肌肉強度,並亦要循序漸進增加訓練密度及強度。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