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著名愛國女商人去世,她的一生離不開中國,她參與過文革,她曾在海外為中國收集情報,她是最先在內地發展航天事業、開展人造衞星業務,她本心愛國,曾批評某些人「忽然愛國」。她那種對國家的承擔和盡心,實在值得我們加以表彰。
不過她的去世,深化了香港愛國人士日漸凋零的事實。
香港的愛國陣營中,大部分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內地來香港、曾與中國共患難的前輩,他們比任何人更希望中國復興和強大,他們跟祖國的感情親暱,比任何人更加愛國。然而,春去秋來老將至,這些愛國人士已老邁,我們從新聞報道亦時有聽聞部分愛國人士的去世。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過愛國人士去世之後,卻鮮有新活力加入愛國陣營填補出缺,致令愛國工作青黃不接。我想起某位香港老愛國人士對今日愛國陣營處境的一番感嘆。他認為,愛國陣營現時面對三大憂慮,一是愛國人士老化,新生代對國家的認識不多,亦不想親近祖國,令愛國工作青黃不接。二是「愛國有罪」,愛國會被歧視,加上部分傳媒別有用心,令愛國變成一種原罪,愛國人士亦被邊緣化。三是「西方文化優先」,香港人崇尚西方文化,接受西式教育,政府班子裏多數是從殖民政府過渡的官員,他們口裏說「愛中國」,手裏卻拿着外國護照。
愛國人士買少見少,加上政府國民教育力度小、起步遲,「公投起義」等走鋼線行動只會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