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目前有一萬人患有柏金遜症,患者及早診治有助避免病情惡化。伊利沙伯醫院腦神經科副顧問醫生張煜暉表示,單靠藥物及物理治療已難以控制柏金遜症患者的病情,本港三間公立醫院早年開始透過深腦電刺激手術,利用電極刺激患者腦部,減少患者出現手震等病徵,成效顯著。
隨着人口老化,與長者有關的疾病日漸增加,張煜暉指出,老人癡呆症會令患者的認知能力減退,逐步喪失生活能力,柏金遜症則影響患者的運動及神經組織,除手震外,亦會出現肌肉僵硬、步履或動作不穩等徵狀,令日常生活大受困擾,故盡早診斷可嘗試各種治療方法。
他續稱,早期的柏金遜患者服藥後,可維持約十小時的治療效用,包括手震等徵狀減退,但隨着病情日趨惡化,藥物的成效會逐步減低,甚至減少至只有一小時的效用。
公院早年引入深腦電刺激手術,在病人兩邊的鎖骨位置附近各植入起搏器,透過儀器釋放的電極,刺激患者腦部,控制其運動失調的情況,改善手震等病徵。
目前瑪麗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及威爾斯醫院至今完成共一百宗同類手術,病人接受手術後,可減低一半的服藥量,有關儀器的費用為十七萬元,有效期五年。
年過七十五歲的長者或本身有肝病等長期病患者,不宜進行此手術。專家正追蹤柏金遜患者於此手術後的情況,進一步評估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