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報道】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在《醫管局藥物名冊》內加多了兩款治療肺癌及大腸癌的化療藥物,但本報發現此兩款藥物屬舊式化療藥,有逾十年歷史,副作用多。反而一些能夠有效令癌細胞縮小的治癌藥──「標靶藥物」,卻不被列入資助範圍。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直斥此舉令癌症病人白白錯失生命,應該檢討。
最新被納入名冊的藥物有八款,除黏多醣症、龐貝氏症、法布瑞氏症等病人受惠外,還包括兩款治療大腸癌及肺癌的化療藥,日後病人在每次處方繳付十元,便可注射。不過,該兩種擬被納入藥物名冊的化療藥,原來已使用了逾十年,屬舊款的化療藥。
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長鄭綺雯指出,該兩款被局方「欽點」納入名冊的化療藥,副作用多,包括脫髮、胃口及免疫力差、情緒不穩定,以及易感染其他併發症等。
其實,醫學發達下,近數年醫學界已經轉用藥效較佳的「標靶藥物」治療癌症,偏偏當局礙於「標靶藥物」費用昂貴,並未將此類新治癌藥物納入資助範圍中。而因無力負擔藥費而四出籌錢的癌症病人,多不勝數,有的更選擇等死,八十一歲的末期腸癌病人鄭伯便是一個例子,他與妻子依靠微薄積蓄過活,在○八年初發現患有腸癌,醫生在去年建議他使用標靶療程,整個療程約需十八萬元,但他不想家人負擔沉重醫藥費,選擇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