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twitter、flickr等社交和照片分享網站幾乎是網民的必到點,不少人更把私人生活照、學歷和工作背景,甚至電話統統公諸同好。瑞典一間公司研發出供手機使用的辨識系統,並於上月發表如何使用該程式,預計一至兩個月後便可推出市場。
較用MSN電郵快得多
這款名為Recognizr的認人軟件,須配備於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並有五百萬以上像素鏡頭的手機。用法亦十分簡單,只要把手機鏡頭對準目標人物,軟件就會辨認他的面部特徵,塑造的立體模型,進入軟件伺服器的資料庫進行配對。如目標人物已把自己的照片及資料上載至該伺服器,用戶手機的屏幕就會在目標人物的外圍,顯示其在社交網站上的個人檔案連結,搜索時間較現時要用姓名、MSN或電郵地址要快得多。不過,目標人物本身必須是社交網站的用戶,並同時已登記成為Recognizr用家,容許他人「人面搜索」。
對於有如此快捷的搜索工具面世,本身是社交網站Facebook用戶的李小姐顯得十分擔心:「過去也試過被陌生人邀請我成為其朋友,已覺私隱無保障。現在我已愈來愈少把照片放上Facebook,如有人將我的照片標籤了,我亦會即時移除。」為了防範將來被人「人面搜索」,李小姐會把Facebook內容提升至僅供朋友瀏覽。
容易「點錯相」洩私隱
「人面搜索」的出現,僱主若以它快速了解求職者的背景,便可能令後者喪失被聘請的機會。互聯網協會主席莫乃光解釋,因未知該容貌辨識的準確性,一旦軟件「認錯隔籬」錯誤配對個人資料,所造成的資料洩漏問題更嚴重,「你在不知情下,私隱就洩露了。有時僱主會參考Facebook來僱用員工,一旦軟件『點錯相』,平白失去了工作都不知原因。」
執業大律師龔靜儀則認為,「人面搜索」本身不涉及侵犯私隱,「網民在社交網站公開自己的資料,已表示歡迎任何人瀏覽。」不過,假設有狂蜂浪蝶對街頭美女意圖不軌,透過該軟件連結的社交網站取得資料後,再對心儀對象不斷發出訊息,或構成滋擾。但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提醒,未經他人同意而非法獲得別人的影像,同時令人憂慮其人身安全受威脅,或會觸犯遊蕩罪。根據刑事罪行條例第二百章,在公眾地方遊蕩,導致他人合理地擔心本身的安全或利益,即屬犯法,一經定罪可判處監禁兩年。
網上「起底組」無孔不入
網上「起底組」令人聞風喪膽,只要你的言行惹起網民的注意,就可能被人「大起底」。好像早前一名「港女」於元朗一商店大鬧事件,有人將相關片段上載,由於女事主咄咄逼人的態度,令網民群起而攻之。
網上「起底組」以事主的帳號名稱找到事主的相簿,當中發現機票和護照等資料,令「起底組」成功取得事主的英文姓名,再因此得到其中文姓名及個人資料,女事主因而大受困擾。
亦有被起底的事主飽受電話滋擾,一名大學生因在網上被指推懷孕女友下樓梯,每天收到逾二百個匿名來電,令他連學都不敢上。
另一個為「起底」而賠上沉重代價的,則是一名曾亮相電視,聲言月入三萬元,到目前為止未找到一個男友收入高過她的女補習社導師。她其後因被「起底」而需辭職。
勿亂放個人資料自保
互聯網洩漏私隱的事件多不勝數,但面對「一拍即起底」的新軟件,小市民又應如何自保,防止洩密呢?專家指出,「用相認人」並非新的技術,網民若擔心資料外洩,應該盡量減少擺放敏感的個人資料,如電話、地址等,以免遭受不必要的麻煩。
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鄭利明分析,容貌辨識並非甚麼新技術,過境內地及部分門禁系統均有使用,只是現時軟件設計者將技術應用至識別社交網站的活動,技術層面絕對可行。不過,使用照片作為識別特徵需時,未能確定其準確性。
「個人資料放咗上網,差唔多等於冇私隱。」鄭提醒,現代人習慣將日常生活動態、照片及個人資料上載至社交網站如Facebook與朋友分享,部分基本資料無可避免需披露,但往往因為忽略個人資料設置的保安度低而容易外洩。
他建議,市民在使用社交網時,應將資料私隱的保安度調高,並減少擺放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等。
■圖、文:探射燈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