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資訊社公布了全球最適宜居住城市的排行榜。香港在一百四十個城市中名列第三十一位,為兩岸三地中排名最高;天津排名七十二位,是內地八個打入一百強的城市中排名最高的城市。
近年來,西方多次進行所謂的「最佳生活環境城市」、「最佳投資環境城市」等的研究調查,而調查結果每每與坊間的預期有出入。故有部分學者認為,市民未必需要太過着緊於調查的結果,反而是調查機構的研究指標和準則,更應值得我們注意,更能反映西方價值觀是否在改變。
譬如說,有人認為西方社會一以貫之非常推崇一個民主自由的城市,是人類最適宜居住的地方,如果某城市的民主或自由的紀錄不夠好,那就斷然不會將之打入更高的位置。
不過,《經濟學人》資訊社對於「最適宜居住城市」的評估方法卻跟坊間預期的不同。《經濟學人》資訊社只是對受評估城市的穩定性、醫療保健、文化與環境、教育、基礎設施等五大類三十個指標進行調查。
《經濟學人》資訊社對「穩定性」的定義,為城市對輕微罪行、暴力罪行、恐怖襲擊、軍事威脅及社會動盪的預防能力。這裏可見《經濟學人》資訊社對「穩定性」的評分標準,比較偏重於社會是否安全,而非只是局限於部分報章所形容的「政治穩定」。
這是否說明,西方的價值觀開始改變(尤其是在後金融海嘯時期),民生問題已超越民主自由的討論,成為人對優質生活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