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假期,碰到不少朋友的孩子,知道他們大學畢業不久,我便笑說:你們都是「八十後」。我這樣描述,孩子的父母總會彈起,匆忙加一句:他們是二十多歲,但不是「嗰啲」「八十後」。
「八十後」只是一代人的簡稱,何時變得帶貶意?究竟「嗰啲」「八十後」有甚麼問題?「嗰啲」是哪類人,是只局限於二十多歲、衝動、處於社會底層、對政府不滿的人嗎?當然不是,我最近發現,「八十後」勇於說不,敢於反思和發聲的精神,其實涵蓋社會各階層。
數天前看報,看到一則相當不尋常的「訃聞」,開首是:「我們的老朋友『鬼樹』,生於一九三七年,於二○一○年二月六日在九龍瑪利諾修院學校被慘痛斬除,終年七十三歲,謹此敬告。」下款是許多名字。「訃聞」後是她們對斬樹事件的宣言。
相信她們大部分都是校友。在此之前,瑪利諾學生給我的印象是乖乖的,拚命讀書,按照父母老師為她們鋪的路向前走。可是,閱讀這則創意宣言後,我改變了對瑪利諾學生的看法。原來校友中有一批如此可敬、不怕提出相反意見、敢於與校方擁有不同價值觀的朋友。
宣言最後一段這樣總結:「世界上有生命的東西同樣可貴,我們應學懂尊重及和諧共存。鬼樹見證了人類兇殘的一面……這是我們想帶給下一代的訊息嗎?」
發起這則宣言的朋友與反高鐵苦行的青年都為我們帶出生活上的不同價值,無論他們年齡、職業是多麼不同,原來他們都是「嗰啲」「八十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