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大道之行:舊樓反映深層矛盾

塌樓事件從表面看,是一個超齡舊樓年久失修的問題,其實更是一個深層的社會矛盾現象,不能等閒視之。正如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所言,事件反映出存在嚴重的社會問題,住在舊樓的居民,都是社會中最弱勢的社群,最需要政府幫助。

老實講,經濟條件較佳,或家庭環境尚可,誰願意入住屋漏偏逢連夜雨、令人缺乏安全感的舊樓?樓齡較新、設施完善的屋苑,樓價高企、租金昂貴,弱勢社群根本沒有能力負擔得起。今時今日居於舊區如深水埗、九龍城、觀塘及西環等一帶的舊樓,多為低下階層中收入微薄的一群,如新移民、單身人士、手停口停的打工仔,或孤苦無依的長者,舊樓維修對這些弱勢人士而言,實是天方夜譚之事。

小業主的能力也好不了多少。誰人不想搞好維修,好讓樓宇增值?但據屋宇署的資料顯示,維修舊樓的總費用介乎三十萬至四百萬元不等,現實更是隨着通脹攀升,數字節節上升。政府強調八成舊樓業主可獲驗樓資助,顯然還有兩成不符資格的被排擠在計劃之外,偏偏這些大多是沒有業主立案法團、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財政能力最弱的窮業主。

即使用上強制驗樓的手段,對上述那兩成不合資格的舊樓,作用難以發揮。有區議員指出,舊樓損耗折舊的速度快,超齡舊樓由於住戶少,像馬頭圍道45J倒塌的類型,更是一梯一戶,兼且長者多、租戶多,業主經常轉手,更增加成立法團的難度,問題之多與棘手,實非政府官員可以想像。

港府當務之急是莫打官腔,莫做虛功,應該組織相關部門,在屋宇署及民政總署的聯手帶動下,迅速查明四十年以上樓齡舊型樓宇居民分布的實際情況,然後作出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