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逝世者及家人的無私大愛,為亟待器官移植的病人重燃生命之光,本港去年遺體器官捐贈個案創新高,捐贈人數、屍腎及屍肝數目均破歷年紀錄。從事勸捐工作的醫護人員指出,公眾對器官捐贈的認同不斷增加,由以往勸捐時遭家屬揮拳相向,到現時感激醫院讓死者有機會幫助病人,這條勸捐之路走了逾十年,愈走愈光明。
香港移植學會會長李錦滔昨指,去年共有一百四十一名患不同器官衰竭的病人獲捐器官,遺體器官捐贈人數有五十三人,屍腎及屍肝捐贈分別有八十七及四十三宗,勸捐成功率達到四成半,均刷新本地移植紀錄。但現時仍有約一千七百名病人輪候器官移植,以腎衰竭患者為例,平均需輪候四至五年,仍須加強推廣器官捐贈,對今年成績能否再創新高,他感「審慎樂觀」。
勸捐工作 一步一艱辛
從事勸捐工作十一年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唐婉芬說,當年進行第一次勸捐時,心情未平復的死者家屬突然打了醫生一拳,並謂:「我唔係慈善家!」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勸捐是刻薄要求,近年已轉為不願捐仍禮貌婉拒。最近一次深刻經歷是家屬雖不知死者生前意願,但仍同意捐出死者一個腎臟,認為不影響死者在死後世界的生活,死者兒子更感激醫院讓父親有機會幫人。
香港移植學會昨舉行「器官受惠者感恩大會」,讓一眾受贈者向捐贈者及其家人表達謝意,包括曾患擴張性心肌病變、去年四月成功換心的七歲「玻璃心」女童陳黎虹。媽媽陳太指黎虹身體已無恙,可如常上體育課及跑步,去年九月重返校園後很用心學習,各科考試平均有九十分以上,是全班頭十名。黎虹亦承諾不辜負捐贈者心意:「會畀心機讀書,將來要做老師!」
五十歲的金碧十九年前因末期腎炎首度換腎,不幸手術失敗,需每周到醫院洗腎兩次。醫生指她體內產生大量抗體,再找到不排斥的腎臟,機會「近乎零」,之前曾五度出現血型脗合的屍腎但終未能移植,令她心灰意冷。可幸去年一名與金碧遺傳基因很脗合的善心人離世後捐腎,讓她終可成功換腎。金碧說,會好好珍惜這「第二次生命」,作為對捐贈者及家人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