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滑梯配韆鞦

怎樣才是一個促進社會創新的企業?香港大部分社會企業缺乏創新元素,模式較單一,只是「可以僱用弱勢社群」的小生意,例如提供家居清潔、餐飲服務等。當然,它們是良心生意,公平對待員工,讓弱勢人士多了就業機會;但在小生意之外,營運就沒怎樣創新。

創新其實是指觀念、思維、商業模式,以及可擔當角色的創新。上周末,我負責策劃的一個青年創意論壇邀請了南韓的Noridan來港演出,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個創新的社企個案。

Noridan的核心是一個獨特的音樂組合,他們利用再造及工業物料如舊輪胎和膠喉管等創作樂器,造出奇形怪狀而能發出不同聲響的樂器,再配合精心的舞蹈編排,成為精彩的敲擊樂演出。

他們如何做生意呢?他們的收入來自很多方面。首先,這「樂隊」知名度愈來愈高,獲邀到不同城市表演,憑着獨特和高質素的演出收取相當可觀的演出費用。

其次,他們把物料再造理念深化,看到了新「市場」。他們認為社區設施也要改變觀念,例如公園座椅不一定要買新的和標準設計,反而可利用廢置物料創製有趣的玩意,例如會發聲的琴鍵長椅,並成功向公園管理當局出售不少這類循環增值的長椅和兒童遊戲設施。

Noridan的創新始於意念,利用意念發展一套有穩定收入的生意,也讓意念改變社會,讓公眾支持循環再用和可持續設計。

香港呢?仍停留在標準的「滑梯配韆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