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還看今朝:一事能狂便少年

我一直不評論「八十後」,因為「八十後」純粹代表一班到達某個年齡階層的群體而已,它到底不是一種意識形態的代名詞。有不少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人、網民認為,出來示威的所謂「八十後」不能代表全體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他們亦不願意被這班「八十後」騎劫了自我的價值觀。

香港是一個思想開放的社會,同一個年代出生的人,由於經歷際遇、知識水平、禮教薰陶等各方面的不同,對於生活的價值取向亦都會有所差異,例如有人會對政治冷感,有人只愛藝術音樂,有人選擇樂天知命……所以,「八十後」示威青年的激進思維,只屬於一部分人的價值觀,不應該代表八十年代出生的所有人;我們要了解「八十後」,就不能只籠統了解當中的激進青年的想法。

有人會覺得,這班「八十後」示威青年是很火、很熱、思想激進的一群;但我又見到,示威者中,有不少「五十後」、「六十後」、「七十後」的年長一輩,如果把所有示威者統統歸納為「八十後」,或者把示威者的訴求統統當作「八十後」的價值觀,都是錯誤的。

「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無論是哪一個季節,只要是覺得那季節十分可愛的話,則心窩裏暖洋洋猶如春日;正如「青春狂熱」並非少年人的專利,這屬於心靈上的品質,只要不自甘垂暮,只要仍然懷着一顆赤子之心、為着一件事專心致志、毫無代價地付出熱誠,那麼,無論是到達任何一個年齡,心境永遠都會是年輕狂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