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高鐵者聲言將繼續抗爭,所以,高鐵即使動工,也不代表能夠順順利利。更令人擔憂的是,經此一役,香港市民更加分化,社會內耗明顯加劇,政客藉製造這場紛爭強化了動員能量,而對社會諸多不滿的年輕一輩紛紛走上街頭,令港府本已低落的威望再一次遭到嚴重削弱,管治危機日益加深,香港前途一片灰暗。
羅馬不是一天建起來的,港府陷入嚴重管治危機也非朝夕之間的事。事實上,自回歸以來,港府的管治權威就不斷受到挑戰,近年更呈現變本加厲的趨勢。三年前皇后碼頭拆遷曾惹起極大爭議,整個社會被迫捲入其中,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可惜港府未能吸取教訓,施政失誤連連,以致各階層怨氣鬱結,政客乘機煽風點火,終於在高鐵爭議中火山爆發。港府在整個事件中徹底暴露跛腳鴨的虛弱本質,今後勢必被反對派繼續窮追猛打,陷入動輒得咎、寸步難行的窘境。
其實,也不能怪那麼多人反高鐵。我們可以看到,港府在高鐵工程上明顯準備不足,諮詢不足,透明度不足,亦低估反對派的動員力量。在立法會攻防戰中,主管交通事務的港府官員被質詢時,要麼語焉不詳,要麼張口結舌,無疑給反對派提供了攻擊的彈藥。一葉知秋,十大基建餘下的其他工程勢必再次淪為反對派的標靶,香港將永無寧日。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落入這田地,令人不勝唏噓。回歸前,港英政府斥資近二千億元推行以建設新機場為核心的玫瑰園計劃,當時只有中方擔心殖民政府撤退前藉工程為名耗盡所有財政盈餘,而提出一些質疑,香港社會則沒有甚麼太大的爭議。反而如今只是興建一條高鐵,卻鬧得沸沸揚揚,一發不可收拾,實在是咄咄怪事。事實證明,加快基建對香港利大於弊,這些年香港競爭力不進則退,原因之一就是基建上落後於人,因此,香港要前進,要跟上周邊地區的發展步伐,就必須盡快推動大型基建。而高鐵作為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有助加速香港與珠三角融合,其意義毋庸置疑,勢在必行,早一日建成,對香港愈有利。
令人遺憾的是,就是這樣已獲普遍共識的民生工程,居然被陰謀化、政治化,甚至被部分存心不良的政客利用,搞到社會嚴重分裂,這既是港府的恥辱,也是香港的悲哀。國家領導人一再告誡港府要解決深層次矛盾,可惜,港府諱疾忌醫,一直將深層次矛盾簡單說成經濟問題,實際上,高鐵風波就是深層次矛盾的具體表現,當局無視問題,就是逃避責任。
如今,雖然曾蔭權已承認深層次矛盾不僅來自經濟方面,亦有來自政治及社會的問題,不過,指望港府解決這些深層次矛盾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港府正是深層次矛盾的催化劑,甚至就是矛盾本身,這裏牽涉到「一國」與「兩制」、地方與中央的矛盾,且不說港府無意解決,即使想解決也無從下手。換言之,香港深層次矛盾不斷激化以至尾大不掉,是因為中央政府對香港政策失誤造成的。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端視中央政府的態度,高鐵爭議再一次敲響警鐘,如果對香港問題繼續坐視不理,遲早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