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郵認為,近日高鐵事件遇到眾多反對聲音,並非是政府未有就民間的質疑提出合理的答覆,而是因為高鐵乃國家鐵路發展的其中一段,與內地政策息息相關被高調反對。
讀者於是認為,這反對行徑似乎是因應一種親西方遠中國的思潮而來。譬如,早年對天星碼頭鐘樓、皇后碼頭等存有港英殖民地特色的建築物的戀棧,以及對於特區政府清拆這些標誌建築的聲討,或者是示威者遊行衝着中央政府駐港機構等,無不顯示是一種對抗中央政權的意識。如此說來,這是否回應了本欄日前所講「深層次矛盾」乃「人心未有回歸」使然?
以上說法是耶非耶,各有分說。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政府至今的確未有給民間釋疑。譬如,政府未有回應民間要求,公開高鐵計劃的「可行性研究」和「經濟分析報告」。
政府一年之內推出很多工程,但工程在提上立法會申請撥款時,必定要包括這兩項文件,當中要闡述工程對當地環境和交通等所造成的影響,亦要對工程的經濟效益進行評估。這兩份資料,作為曾經任職政府的我,以及其他朋友們,都了解到是攸關重要的存在。
事實上,政府以往儘管不便公開全部資料,也會提出一個「消毒版本」。不過,刻下政府只是「擠牙膏」式的公布資料內容,亦以第三方私隱為由不便把資料完全披露出來,就連消毒版本也不拿出來,有人就認為這是「心虛」的表現,是否資料對現行高鐵方案不利,所以見不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