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是態度非渠道

曾蔭權說:「我們對年輕人的確要有更好的理解,要聆聽他們的心聲……我們與年輕人的溝通是否足夠,是否懂得以甚麼方法和他們溝通呢?」

自從「八十後」青年以互聯網呼喚志同道合的青年起動後,政府中人都說,以往諮詢較少用互聯網,日後諮詢要留意多使用新的渠道。然而,這不是渠道的問題,也不是互聯網,這純粹是態度的問題。

高鐵諮詢做得不好,是假諮詢,這不用再說了。前天晚上在立法會門外,一位資深攝影師給我看一幀照片,那是他追隨苦行隊伍時拍的,照片令人驚訝的畫面,並非苦行青年的肅穆,而是在行人路旁一個已經半損毀的政府告示牌上釘着的一疊與高鐵有關的「刊憲」文件,原來這就是所謂「諮詢」。這是民政處慣用的手法,把各種在形式上需要「知會」市民的文件釘在板上,請市民發聲,這方法展現的,是「求其」、敷衍、對市民意見毫不尊重的態度。

高鐵的諮詢過程不濟,但西九管理局在過去三個月花了龐大的資源諮詢,辦了數十場小組諮詢會和三場社區論壇,也用上facebook企圖接觸年輕一代,由諮詢委員會主席親自「設壇」,但效果仍差強人意,那又是甚麼原因?

也是態度問題,是諮詢的內容不着邊際,手法太過分化。因此,若政府視諮詢為裝飾性過程,就算由曾蔭權親自開facebook戶口回應問題,可能也不管用。

那管用的是甚麼?應怎樣與年輕人溝通?不是方法,是以真心、尊重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