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探射燈:兩署歧視窮人叫借大耳窿殮葬

家境清貧的一對中年夫婦,輪候多年終獲派公屋,惜丈夫臨上樓前不幸患癌離世,房屋署竟以女方還有數天才合乎「永久居民資格」,拒絕其原先已批出的公屋申請,要她重新輪候。棲身之所頓失,還要為丈夫的殮葬費奔波,社會福利署非但沒有提供援助,反叫女方「借大耳窿」辦喪事。關注團體直斥政府官僚涼薄,對貧窮者充滿歧視,不知民間困苦。

今年四十八歲的蔡杏慈,與剛病逝的丈夫劉灼稂早年在內地結婚,她一直在鄉間照顧兩名兒子,二○○三年一月才來港與丈夫團聚,隨即入紙向房署申請輪候公屋。苦等多年,直至上月二十五日,劉終獲派九龍灣啟業邨一單位居住,夫婦二人滿以為可覓得一個安樂窩,原來只是白日夢一場。

本身患有食道癌的劉灼稂,不幸於上月廿九日癌病復發死亡,家中經濟支柱頓失,蔡正為丈夫的殮葬費憂心之際,房署竟急忙收回單位,於上周一(四日)發信給蔡,指她尚欠數天才居港滿七年,因其夫已離世,她亦失去入住公屋資格,需重新輪候。眼見與丈夫的安樂窩白白溜走,蔡悲痛萬分,更沒想過噩耗會接二連三。

申領基金援助遭拒絕

「我哋唔想成為社會負累,但老公患咗絕症,做妻子唔可以獨善其身。」蔡來港後,兩口子胼手胝足,她做大廈保安,丈夫在地盤工作賺取生計。直至前年,丈夫患上食道癌,蔡不斷陪伴丈夫出入醫院,二人用盡積蓄對抗癌魔。如今丈夫離世,她已拿不出半分錢替丈夫辦喪,迫不得已向社署申領緊急基金援助,竟被署方職員以種種理由拒絕。

「佢哋一時話我唔係香港永久居民,無資格申請;一時又話我過去一年,用錢嘅單據唔清楚,有次仲話我唔係綜援戶,唔可以申請緊急殮葬基金,叫我自己搵其他機構幫忙,無嘅就搵『大耳窿』借!」蔡氣憤的說,她從沒想過要找社署幫忙,故過去與丈夫到內地求診時,並沒有索取單據,署方也沒有提供其他援助途徑,她有感孤苦無援,遂改向社區組織求助。

本報翻查社署網頁,詳列了多個慈善/ 信託基金的資料,包括鄧肇堅何添慈善基金、李寶椿慈善信託基金等,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緊急撥款,其中蒲魯賢慈善信託基金的申請人,只需在港居住不少於一個月便可申請殮葬津貼,毋須資產審查限制。

房署稱推薦體恤安置

協助蔡申領殮葬費的香港防止虐待長者協會副總幹事余嘉龍批評,社署及房署職員處理手法「涼薄」,事件亦反映政府帶頭歧視窮人。他說,不少社工未有積極提供協助,令這些基金形同虛設,未能真正援助有需要人士。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指事件反映社署未有替市民解燃眉之急,而房署為了數天時間,便硬要事主重新輪候,也官僚至極,「點解兩個咁重要嘅政府部門,處理市民訴求時唔可以彈性處理?點解有酌情權去運用,佢又唔用?做法實在令人遺憾。」

社署回應稱,在得知蔡的丈夫去世後,已加快處理其綜援申請,如經批核,她可獲發津貼以支付丈夫的殮葬費;而署方獲悉蔡已向香港防止虐待長者協會申請殮葬費,故她毋須向署方申請。發言人強調,署方職員並無說出叫蔡「借大耳窿」的言論,雙方會加強溝通。

房署發言人承認,因蔡的丈夫不幸逝世,故無法完成所須手續而終止其公屋申請。署方已向蔡講述有關安排,並轉介其個案與社署評估及推薦她循「體恤安置」盡快入住公屋。

婦被拒輪候公屋及申領緊急援助時序表

日期 事件

2003年1月 蔡杏慈從內地來港,隨即與丈夫劉灼稂向房署申請輪候公屋

2008年 劉患上食道癌,期間夫婦二人花盡積蓄醫治

2009年12月25日 劉氏夫婦獲派九龍灣啟業邨一公屋單位

2009年12月28日 蔡向社署申領綜援

2009年12月29日 劉因癌症逝世,社署加快審批蔡的綜援申請

2010年1月4日 房署去信蔡,指她尚未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將已派給她的公屋單位收回,要她重新輪候;期間蔡曾向社署求助申領緊急援助被拒

投訴政府房署社署常上榜

每年申訴專員公署都會公布各個政府部門被投訴的情況,而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房屋署、社會福利署往往能夠順利躋身「五甲」。

○八/○九年度,市民不滿房署投訴達四百六十二宗,令該署在投訴界內再次稱王,而不滿社署服務的則有一百八十宗。

前線職員或敏感度不足

「由於房署、社署所提供嘅服務涉及金錢,甚至住屋等利益,而該兩個部門職員又要為納稅人把關,所以雙方爭拗多也屬理所當然。」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表示。

不過,在擁有服務的「生殺大權」下,張超雄承認,如前線職員處理不善,又或敏感度不足,便會出現有人濫用服務,及有真正需要的人士未能使用有關服務的情況。

處理個案不善害多條人命

事實上,社署及房署在過去都曾因處理求助個案不善而引發社會悲劇。當中最轟動的事件首推發生於○四年的天恒邨滅門慘案。

天恒邨慘劇釀四死

居於天恒邨的金淑英,與兩名稚齡女兒多年來受盡丈夫虐待,金女就事件多次求助社署,又要求調屋,但負責個案的社工卻一直漠視事件,直至金女與兩名女兒被丈夫斬死,而行兇者自殺,社署仍不肯承認服務不足。

另外,曾在「高官家訪」向孫明揚反映居住單位擠迫的女童張曉彤,疑因為不滿分戶被房署拒絕,在牛頭角下邨跳樓喪生。教育局最終就事件派出五名教育心理學家到女童學校,為同學提供情緒輔導。

文:杜寶琪/圖:李西全、崔祖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