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板間房心態

有人形容政府的架構為一間接一間的獨立板間房,雖在同一單位,但內裏的人一般互不瞅睬,也很難合作,遇上「踩界」的問題,更會吵起來,企圖把問題推向對方。

這形容真貼切。我曾形容各政府部門為獨立的抽屜,但「板間房」較形象化,也容易讓大家明白政出多門的後果:雖然「同住」,「房客」的「大老闆」都是特首,但「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非常嚴重。

以高鐵事件為例,板間房心態為整個政策的制訂過程製造了不少盲點。盲點之一,是運輸及房屋局的工程師在設計高鐵走線時,沒有了解究竟菜園村是個怎樣的地方?村民是誰?若要遷拆,他們的訴求是甚麼?會否對整個方案構成難題?運輸當局不會這樣想,因為他們在地圖上由北至南劃一條線,剛巧經過菜園村,就這樣決定了。收地和與村民斡旋的工作不是由他們負責,為何工程師要緊張?這是另一個板間房的問題嘛。

若工程師顧問事先聯絡地政總署和民政總署及區議會,理解菜園村的背景,再加上落區探訪,也許他們會考慮別的走線和設計,但板間房心態作祟,他們當然不會。

盲點之二,是如何推銷這條昂貴的鐵路。運輸及房屋局是個非常糟糕的推銷員。高鐵的最佳「賣點」,應是「環保的交通工具」,是「低碳旅遊」,是回應全球暖化的生活方式。坐飛機消耗太多能源,因此,若坐高鐵與坐飛機時間差不多,支持環保的人理應選擇坐高鐵。可是,減碳、回應全球暖化,是環境局的事,運輸及房屋局又怎會「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