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放下傲慢

新的一年,期望香港可以創新。我說的不只是政策的變更,讓公共政策與時並進,是創新的最終目標,但社會創新最重要的意念,在於達致這目標前社會共同經歷的過程,我們需要把這過程創新。

政策的改變永遠不會有百分之百的共識,永遠都有爭議。「社會創新」的政策制訂過程就是為了處理爭議,讓官、商、民,讓基層、精英,讓長者、中年以至近來很紅的「八十後」,都可以在同一圓桌上討論社會發展方向,求同存異。

創新過程需要有效的參與,社會創新不是敷衍的諮詢,不是大灑金錢但缺乏內容的討論。在民主體制,政策創新的過程較容易,但對於我們高傲的政府來說,這一步很難走,因為不民主的體制認為,「官民合作」是分享權力,「聽命」於公民社會,面子上很難接受。

因此,政府近年的作風與社會創新距離很遠。我昨天說的現象,在不同政策領域也出現過,基本調子是:政府明知民間的訴求合理,也不願給予民間運動「贏面」,民間在制度上表面要「輸」,主事官員才按照民間的建議更新政策。撤銷智障學童離校的年齡限制是典型例子,還有幾個規劃個案。

年前,一群關心中央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朋友向城規會提出申請,為古蹟群設高度限制,城規會把申請駁回後,發展局連同支持計劃的賽馬會立即自設限制,同意減低新建築物的高度。這是由上而下,不是社會創新。

創新的起步,是政府放下傲慢,真誠願意與社會攜手發展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