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探射燈:6歲女孩戰勝卵巢癌

新的一年,新的挑戰,人生總會遇到意外、逆境,也許你不幸患病、也許你誤入歧途,哭過痛過之後,自怨自艾不會改善問題,一個是抗癌小鬥士,一個是脫離毒海的青年,還有兩個受身體機能衰退折騰的小妮子,他們都選擇勇敢面對,積極抵抗惡運,親手揭開自己新的一頁,一個個逆境自強的故事,值得大家借鏡。

童年應是快樂無憂,卻因患上癌症而受折騰,六歲的黃塏珵因基因突變罹患卵巢癌,只得四十磅的小小身軀要承受手術及化療之苦,時刻在旁照顧的黃媽媽痛在心中,但仍與女兒樂觀面對,堅強抗癌。小塏珵因化療令頭髮脫光,媽媽想到以紋身貼紙貼在愛女頭上扮靚減壓,對打針吃藥,塏珵亦不再「扭計」,經過一年治療終戰勝癌魔,重返校園,塏珵新一年的願望不是想要更多玩具或零食,而是健康和平安。

偉大母愛 陪女抗癌

塏珵五歲時不時肚痛,每隔三、四分鐘就嚷着要上廁所,家人都不以為意,以為她是貪玩撒嬌,直到一次塏珵又屙又嘔,醫生最初診斷為腸胃炎,經反覆詳細檢查始發現塏珵一邊卵巢長有一個「好似橙咁大」的惡性腫瘤,證實患上第三期卵巢癌,猶幸癌細胞並未擴散。

黃媽媽昨日憶起得悉愛女患癌時,「好似成個天塌落嚟咁,我哋家族都無人有呢個病,好難接受」,但黃媽媽很快振作起來,明白一家人要勇於面對,「日子一定要過,睇吓你想開心過定傷心過,醫院有其他小朋友患癌過身,塏珵已經唔算好嚴重」,她亦教導塏珵認識自己的身體情況,母女互相支持共抗癌魔。

不屈不撓 完成療程

塏珵要先把一邊卵巢割掉,再接受四次化療,塏珵最初接受化療時會痛得大哭大叫,脾氣亦變得暴躁,黃媽媽一直在旁照顧,「有時佢會痛到大叫:『媽咪!救命呀!』我個心都好痛,但都要忍住眼淚捱過去」,年紀小小的塏珵亦慢慢成長起來,勇於接受治療,在半年前完成療程,在五年觀察期內無翻發就算康復,將來也有一半機會可以生育。

去年九月終於重返校園升讀小一的塏珵,現在與一般健康女童無異,雖然面對陌生人較害羞,但不時面露天真笑容,塏珵自言很喜歡上學,最愛上常識課,因「老師會請食雪條」,童真自然流露,看到愛女日漸康復,黃媽媽笑得最甜,直言學業成績只屬其次,最重要是一家身體健康,她亦不忘鼓勵其他病人樂觀生存,活好每一天。

卵巢癌成因未明殺人於無形

塏珵年紀小小不幸患上卵巢癌,但婦產科專科醫生指,卵巢癌患者一般為五十至六十歲婦女,若患上的是「生殖細胞瘤」(Germ cell tumor),則可早在少女時期發病,過往曾有僅得五歲的個案。醫學界至今仍未完全了解卵巢癌的成因,該症與家族史的關聯亦非十分明顯,過往研究只顯示有服用避孕丸習慣、生育次數較多的婦女較少患卵巢癌,亦沒有特別高危因素,七成半個案於確診時已屬後期,可謂「防不勝防」。

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盧永傑指,因不清楚塏珵的詳細病歷,故難估她患哪一種卵巢癌。他指近八成卵巢癌病例均在表皮細胞開始長出腫瘤,患者通常較年長,但「生殖細胞瘤」的患者可在十至二十歲發病,他見過最年輕的患者更只有五歲。

病徵不明顯 難發現

盧醫生指,卵巢癌的病徵不明顯,患者可能只感腹部不適,至出現腹部積水或氣促等徵狀時,癌細胞可能已擴散至其他器官。再者,像塏珵這類兒童患者,未必懂得正確表達不適感覺,亦較難為她做超聲波檢查陰道。近七成半個案於確診時已屆第三至第四期,一般須將卵巢連同腫瘤切除,由於婦女有兩個卵巢,切除其中一邊不會影響生育能力,反而應密切觀察手術後的化療會否對其他器官機能構成損害。

港版《一公升眼淚》小妮子不放棄

【本報訊】十九歲應與死亡距離很遠,與日劇《一公升眼淚》女主角一樣,陳施惠兩年前診斷患上不治的「小腦萎縮症」,身體機能日漸衰退,走路失去平衡,說話氣若游絲,沒有自怨自艾的她反而笑臉迎逆境,堅持學業向設計師的路進發,期盼惡疾終有治愈的一天。

堅持夢想 抵抗頑疾

「如果我依家放棄,下年個病有得醫嘅話,我咪失去咗個機會!」這是陳施惠一直堅持的信念,現正修讀設計課程的她,夢想成為時裝設計師,疾病並無把她打倒,反而令她更珍惜每個學習機會,施惠更希望在今年找到兼職設計工作,趁自己還有能力時,掙錢報答父母。

與施惠相似,鄭建慧患有肌肉萎縮症,全身只餘十根指頭可微微郁動,平日要以輪椅代步,但建慧依然努力不懈,剛剛大學畢業,希望可找到電腦相關工作回饋社會。

浪子回頭毒海青年變碩士生

「學壞三日,學好三年,但要學好十年都唔夠!」十四歲吸毒,十七歲販毒被捕,父母支持下戒除毒癮,十年內半工讀獲取三張文憑,再到英國升讀碩士課程,獲當地頒發傑出學生獎項,浪子回頭的姚俊傑,向時下青年示範,只要努力付出,是可以改過自新,追回浪費的光陰,燃起人生新希望。

戒除毒癮 重新做人

姚俊傑已年過三十,回望年少時因吸食白粉、大麻,令身體受損及父母難過,原以為渾渾噩噩過一生,幸好被判入戒毒中心後決心戒毒,養成閱讀習慣,其後在夜校修讀室內設計課程,將勤補拙完成多個證書課程,現時已是室內設計師,生活無憂。

成功並非僥倖,亦非一朝一夕,姚俊傑付出無數時間及心血,修補自己以往的過失,他寄語年輕人,做每件事之前都需顧及後果,為自己及家人負責,人生才會有目標、有意義。

文:佘君儀 圖:何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