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預留作發展私營醫院的四幅土地,現已對外邀請提交發展建議書。然近日有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醫生表示不會到這些新落成醫院駐診。這消息無疑是醫療界對政府發展醫療產業投下不信任一票。
事實上,本地私營醫院多不願在四幅新地皮上開設醫院,箇中原因可能是:第一、四幅地皮都是偏離市區,交通不便,無助吸引病人前來求診;第二、私營醫院面臨人手不足的情況,難以分配人手到其他醫院工作;第三、競標及發展一幅土地,從零到有的規劃,成本及風險都非常高昂,私營醫院絕對不願意承擔。
醫療產業是一項投資和風險都異常巨大的行業,民間不願做開荒牛實在情有可原。但如果政府執意開發產業的話,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沿襲領匯的做法,由醫管局承包四幅地皮的發展項目,待醫院落成、時機成熟之際把醫院逐漸外判或售賣予私營機構營運。
有人怕醫院「領匯化」會出亂子。其實領匯化的大方向是好的,出亂子應歸咎於管理問題,兩者不宜混為一談。現時醫管局轄下醫院有提供公益性質的服務,又有專業性質的服務。公益性服務面對全港基層市民,醫管局宜保持現有傳統,由公帑經營;至於部分市場需求不高的專業服務,可以把服務市場化,節省經費之餘,交予私人營運亦可讓設備產生更多經濟效益。
畢竟只有民間營運才稱得上產業。政府必須透過多種誘因去吸引私營機構參與,倘只是沉迷於幻想成功,而不顧社會的憂慮,產業只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