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2009

探射燈:天使軟件搜救自殺群組

青年人在社交網站組織自殺群組,揭示愈來愈多青少年在網絡透露尋死意念,社福機構立即轉戰網上,尋找失落的一群。不過,政府忽視大勢,未有對此增撥資源,令社福機構只能各師各法,靠義工人肉搜尋疑似自殺個案,有機構更與私人網絡商合作開發「死亡網誌」搜尋器。學者批評政府後知後覺,需盡快推動網上輔導工作,否則只會有更多人自毀生命。

早前在社交網站出現自殺群組,百多人在網上相約自殺,引起公眾嘩然。社福機構見狀,立即行動上網拯救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其中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去年六月到今年十月,就在網上發現二百七十個需社工介入跟進的個案,可見問題相當嚴重。

「做青少年工作,要捉緊佢哋嘅脈搏、潮流同文化,要跟得好貼。如果唔好好利用網上平台,根本做唔到嘢。」「web positive青少年網上外展輔導計劃」於今年六至十一月,派人瀏覽了六千多個年輕人的網誌,發現多達二千八百人在網上透露情緒不穩,需要由社工透過MSN輔導。計劃負責人彭淑嫻說,愈來愈多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透露尋死,但互聯網猶如茫茫宇宙,只靠九名社工的力量根本不能應付,只好借助義工的幫忙。

網上輔導仍在摸索階段

該計劃自去年中至今,共招募了六十名義工,其中十人負責網上尋找網誌及留言。彭坦言,現時網上輔導仍在摸索階段,青少年雖然較樂意在網上跟他們接觸,若要有更直接的交流,如電話傾談或見面,則需花更多時間才能建立互信。

網海浩瀚,青少年的隱蔽性亦極高,如何有效尋找有問題的青年人進行輔導最為社工們頭痛。「用人肉搜尋嘅方式需要極大人力資源,我哋嘅方向係研發一套有效嘅軟件,喺網上搜尋有自殺傾向青少年。」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出,由於網上聲言自殺的訊息太多,中心正與私人網絡商合作,開發一套系統,可於網絡世界有效篩選高危個案。

另一個非政府資助的機構「生命熱線」一年前已洞悉青少年網上尋死的趨勢,隨即計劃開設聊天室及培訓義工作網上輔導,但計劃最後因得不到贊助而胎死腹中。「我哋都想盡快做啲嘢,但係無資源就咩都做唔到。」該會副總監錢文紅說,機構正研究以交友網站作為輔導平台,「只可以喺有限資源下,睇吓可以做到幾多嘢。」

社署無為網上輔導撥款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指,現時社署並沒有為網上輔導青少年特別撥款,但青少年在網上宣示自殺事件一再發生,「好值得關注,要盡快行動起來。未來網上行為趨勢估量唔到,社福界須盡快建立網上工作,累積經驗。」

「有機構一早已經嘗試網上輔導,但係政府冇積極回應,資源又唔夠,機構好難做。」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鍾劍華指出,政府只重視網絡發展的技術及經濟問題,但卻未正視青少年在網絡上透露死意的趨勢。他認為政府應透過撥款,鼓勵青年機構發展網上輔導。

社署沒有正面回應是否增撥資源,為網上宣示自殺的年輕人提供輔導,只表示已呼籲提供青少年服務的非政府機構加強利用網上平台,向青少年灌輸正面生命意義,鼓勵他們及早求助,並舉報可疑網站。

文:黃燕雯 圖:崔祖佑

過來人任義工開解萌死青年

昨日的病人,今日的義工,阿欣(化名)七、八年前患上情緒病,因工作愛情皆失意,情緒極度困擾,甚至萌生死念,今日她卻以過來人的身份輔導網上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只要肯踏出第一步,可見到另一個天空,以前覺得前面係絕路,其實好多嘢都可以克服到」。阿欣現正半工讀,但卻抽時間當義工,「當佢覺得你明白佢感受,佢會好舒服咁講落去,甚至唔肯收線。」可以利用自己的經歷幫助年輕人,阿欣坦言有很大滿足感。

有人全心全意投入幫助在自殺邊緣徘徊的人,政府卻懶理有自殺傾向的個案。群福婦女權益會曾接獲多宗求助個案,指社署以「君子協議書」打發事主。其中一名事主被丈夫毆打而離家出走,曾一度萌生死念,不得已向社工求助,對方竟然只要求她簽署一紙「君子協議書」,承諾若再有尋死念頭要致電熱線求助,便打發她離開。該會主席廖銀鳳批評,部分社工未有為求助婦女提供適切幫助,而且工作態度欠佳。

社工不足網上支援以一對十

社工人手不足一直是社福界老問題,有社工坦言即使網上輔導工作能全面展開,亦不能保證青少年得到足夠的輔導,因為就算找到目標青少年,不少機構根本沒有足夠人手加以輔導,看得負面網誌多,連社工情緒也會受影響。

「web positive青少年網上輔導計劃」負責人彭淑嫻透露,由於支援不足,就算在網上搜索到決意求死的年輕人,但社工可以做的十分有限。「我哋只可以不斷喺網誌留言鼓勵佢,冇嘢可以做到,好被動。最後佢自殺入院,出院後在網誌上交代事件,我哋至可以放下心頭大石。」她指,現時正與警方研究,日後若再遇此類情況可以採取甚麼措施。

為了與年輕人建立關係,進行網上輔導的社工需透過MSN與青年人聊天,彭淑嫻指,經常要一對十多個年輕人,需不斷練習打字,加快速度應付。另外,每天不斷接觸這類年輕人,看超過數十甚至數百篇沉鬱的網誌,彭坦言,社工的情緒難免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