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還看今朝:教育產業的未來

從來只有非主流的事業才有發展為產業的可能性,原因是非主流事業是「人未做我先做」的事業,換句話說是「開荒牛」,有條件率先搶佔市場份額。香港的教育屬於主流事業,而且教育與社會意識形態息息相關,絕對不適合牽涉產業及金錢瓜葛。

近日有財金官員大談教育產業,他說香港有着地理條件,而且香港的高等院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絕對有發展教育產業的優勢。

的確,香港的高等教育常被譽為在區內出類拔萃,主要原因是本地對高等院校的質素監控做得夠好,未出現掛羊頭賣狗肉的「野雞大學」,大家都信任香港高等教育,外國學生聞風而至絕不出奇。

高等教育是一項人生教育,培養學生的德育、正確的態度、提高文化內涵,更重要是教導學生如何做人。教育事業做得好,能夠賺錢只是一種bonus,賺不到錢亦不必自責,始終教育並不是以牟利為目的。

然而,教育產業化意味着政府會為外國院校提供優惠,吸引他們來港設分校。這樣的話,就難保有良莠不齊的院校到來,以圖利為經營目的,不僅會將入學門檻降低,畢業門檻亦會降低,變相是有錢就可以讀大學,有錢就可以買一張畢業證書。一旦高等院校淪為學店,「亞洲教育中心」虛有其名。

教育產業化,變成以牟利為目的,教育為次要,捨本逐末。目前我們只能夠慶幸,「發展教育產業」這一番說話還只出於曾蔭權及財金官員之口,而不是出於處理教育的官員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