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大廈門牌五花八門各自精彩,單以新舊樓林立的旺角新填地街為例,大多大廈和商舖都很自律,掛上門牌號數以資識別,但不少門牌疑日久失修,變得七零八落,例如「379」號的「7」字脫落,變成「39」號,很容易令人混淆。
從朗豪坊走到油麻地戲院一帶,看過逾百個門牌,原來平時大家忽視的門牌,也別有一番風景。新填地街多地舖,也有舊唐樓和新住宅,以地舖來說,絕大多數都在招牌一角置有門牌號碼。一間五金舖的門牌號碼以銅製數字釘在招牌上,可是其中一個數字脫落,「379」號變成「39」號,歷史痕迹的「7」字隱約可見。
自製門牌 手寫打印貼膠紙
在塑膠「306」號門牌的「6」字已脫落,店舖負責人則重新油上一個紅色「6」字,仍然奪目。亦有店舖負責人一顯書法本領,親手寫上工整的「新填地街404」字樣。亦有些門牌號碼以電腦打印在白紙黑字,為防雨水淋濕,還貼上膠紙保護。
街內舊樓則大多沒有門牌號碼,即使有亦難以用肉眼看出來,以「400」為例,紅色油漆字樣在黑色麻石底色下,毫不顯眼,頗為考眼力。最醒目為房屋協會設計的一款門牌,兼具中英文街名,號碼也清晰,還配上樓宇管理維修綜合計劃的八爪魚公仔,甚為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