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當代藝術在街市

活化中環街市的行動很有效率,市建局被委託保育街市的重任後,已迅速成立委員會,準備就如何活化街市作廣泛諮詢。

我相信社會意見紛紜,但我想不通的是,活化街市的主體內容是甚麼?市建局的項目應有強烈的商業元素,但活化後的街市會有文化藝術和創意元素嗎?若要有,那就應先為其「文化內容」定位。

沒有鮮明的內容和方向,街市只會淪為另一個商場,雖然這商場較特別,被包裝在一個上世紀三十年代藝術裝飾設計的外殼中。然而,在硬件主導的香港,「文化內容」似乎不被考慮,政府喜歡概念和口號先行,例如在施政報告中表明,中環街市的保育「可在鬧市中創造一個難得的休閒點」。但甚麼才是「難得的休閒」?

我想像中的新中環街市,是個有文化藝術內容的地方,不只食肆,不只時裝和精品店,更是展示現代和當代視覺文化的理想場地。活化後的街市,應有空間讓西九M+博物館的「分館」存在,這是最矚目的商業區,涵蓋當代藝術、設計、多媒體、錄像等的當代視覺文化展覽,可以由中環街市開始,讓數以千萬計的人明白M+的概念。

在西九「慢慢建」、隨時被高鐵阻慢的時候,M+的出現起碼要等八年。因此,中環街市作為當代文化藝術展場的角色更為重要。如果市建局首肯,以嶄新互動策展的M+中環展館明年就可在中環街市開館,展覽將與食肆、小商店和天台花園等相輔相成。有文化藝術的中環街市,才可吸引市民和旅客不斷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