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在施政報告內,提出活化工廠,考慮把工廠大廈改裝為其他商業用途。但據知,不少工廠在有關政策出爐之前,在未補地價的情況下已改成商業用途,譬如寫字樓、陳列室等。這做法雖然違規,但由於犯規者眾多,政府未能徹底剷除,所以有說政府美其言是活化工廠,其實是把這現象正規化,讓大量違規的工廠不至於墮入法網。
本地亦有不少私人場所,也在未補地價的情況下改變用途,經營骨灰龕,有部分寺廟禪院更是經營了數十餘年的骨灰龕生意。不過,觀乎近日政府嚴厲打擊私營骨灰龕,態度卻似乎遠遠不及對待工廠般友善。
其實,由於香港土地資源嚴重缺乏,導致地價高、樓價貴,中國人對先人「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也受到現實環境衝擊。人們已經不強求先人能葬於地下,只希望有一個擺放骨灰龕、所佔面積連一平方呎也不到的位置而已,卻有可能是等待骨灰龕位時間,比輪候公屋還要長。
私營骨灰龕,可以說幫助疏導了以上問題。與其讓他們墮入法網,何不效法活化工廠的方法,放寬經營骨灰龕的規則及加強監管,更能為一眾孝子賢孫造福。要不就讓私營骨灰龕與工廠有同等待遇,否則政府應杜絕一切違法行為,違法的工廠也須先行處分。
話分兩頭,最近政府建議在人工開掘的岩洞發展骨灰龕,但試問有幾多人願意居住於一個陰暗潮濕的地方?在生的人縱使不介意自己的生活環境,但就絕對不容許先人住得如此寒酸,這個建議鐵定是不受市民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