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滴滴金:減排責任誰來承擔

一如所料,奧巴馬訪華未能改變美中在二氧化碳減排的重大分歧。世界輿論凸顯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排放國,把簽訂全球新一輪減排協議成敗,繫於中國及處境相若的新興經濟體,如印度等,是否願意承擔「應有」減排責任之上。

但從人均排放量計算,美國、歐盟等發達地區應承擔的責任,遠比各新興經濟體為高。發達國家目前的人均排放量每年高達十五噸,而發展中國家卻還未到三噸。以個別國家為例,人均排放量美國每年約二十噸,歐盟約九噸,遠比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每年約六噸及印度約兩噸為高。

若以美國倡議的二○五○年前發達國減排八成、全球減排一半的目標推算,發達國的排放量即由目前人均每年十五噸減至只剩兩成,到時仍高達三噸。這排放量比目前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每年低於三噸還要高。而且要達致全球減排一半目標,發展中國家更要在目前已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再進一步減排約百分之二十,即下降至人均每年二點五噸。

這正是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抗拒美國建議的底因。此建議既不公平,更扼殺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演變為發達國的空間,令西方世界的經濟發展優勢得以持續。中國的反建議實際上是要算發達國舊帳,以國民人均歷史累計碳排放量,推算各國未來在減排上應負的責任。發達國能不能接納中國的反建議,看官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