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兩岸三地情:光環的考驗

政治人物頂着政壇光環,不可能永遠長勝不衰,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改變」在全民期盼下高票當選,他提出和解及和平的願景,尚未有所作為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成了天之驕子,但是他的政治光環卻在近期一連串的施政作為中失色了。近日,美國民主黨在維珍尼亞州和新澤西州州長選舉雙雙敗北,有評論家認為這是奧巴馬光環的褪色,但是白宮表示,這是地方選舉,與總統支持度無關。

當然,在地方選舉,選民看的地方事務及候選人是否符合選民期望,但政黨效應終會有影響,因為這是選民對整個團隊的印象與信任。奧巴馬在選舉期間曾多次為兩位民主黨候選人站台,並向選民表示,兩位候選人的勝利,是他在白宮推動選舉政見的「重要元素」,選民縱使不看金面也應看佛面,可惜就是不給奧巴馬面子,這不是光環褪色是甚麼?

回看馬英九,其政治光環在執政一年多後更是快速消退。他的努力都不可否認,但施政績效不彰,早前立委補選已現危機,年底縣市長選舉不可輕視。

台灣打選戰常設定主軸議題,如○○年民進黨以反黑金拿到政權,○八年國民黨以反貪腐收復失土。現民進黨不能再陷意識形態,大剌剌地把台獨端出來嚇人,只有全民關注的民生議題才是主菜。在年底的選戰中,民進黨的宣傳以進口美國牛肉乃罔顧人民的生命安全,作為與國民黨的決戰利器。

台灣人民一直是英雄主義的崇拜者,敢對抗威權、向權勢說不的就可取得民心,民進黨普遍認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向中國傾斜,和中國談ECFA,又阻擋不了美國的壓力,民進黨似乎手上握了許多抗爭的議題,但這些訴求能否反映於選票上,是馬英九光環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