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五年一度的經濟規劃或者針對各地區的發展綱要,其實都是方向原則,且已改為規劃而不是計劃,那就不會寫得太死。就算是內地省市,都已納入市場經濟,不是由官方一手包辦,所以這些規劃內容不會自動成為事實。
這些規劃文件的最大用處是地方政府用來爭取規劃落實時的政策配合,如文件有了先行先試的確認,有關地方就有了一份依據,也就是一把尚方寶劍。
香港如果不納入「十二五」規劃,真的要爭取其他部門、省市政策配合,便毫無根據;真的要爭取,又要向中央高層反映,不但費時失事,更惹來香港經常搞特權、爭特惠的批評。香港要在國家的五年規劃佔一席位,作為爭取政策支持的基礎,但「一國兩制」把香港和內地經濟完全區隔,發改委很難越俎代庖為港規劃。
要解決這個問題,理論上不難。中央不會為香港規劃,但卻可以同意和支持香港的規劃。程序上就是香港先有一套規劃,然後跟發改委和有關部門商討之後,被確認可行;而中央又可以接受的話,就予以支持,然後納入國家五年規劃中。這令到整個過程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規劃、中央政府認同和支持,那就可以既保持香港高度自治,又可以融入內地經濟。理論上不難,卻難在實際運作。
如果港府口口聲聲仍是大市場、小政府,政府不介入經濟,那香港自己就很難有一個具操作效力的五年規劃,所以問題核心仍在香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