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本港每年有五百宗食道癌新症,初期並沒明顯徵兆,故患者多在患癌後期腫瘤增大,以致進食時吞嚥困難才發現。醫生表示,曾患因胃酸倒流而衍生的巴洛氏食道症人士,患食道癌風險比一般人高三十倍,建議如出現胃酸倒流,應及時求醫及定期檢查,以免衍變成食道癌。
食道癌存活率低
食道癌男女患者比例為四比一。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王永亨表示,食道癌的五年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七,比一般腸道癌症低。食道癌是巴洛氏食道症的病變,因胃酸長期倒流,刺激食道發炎、赤紅、潰瘍,食道會變狹窄,食道黏膜細胞變異,長期有機會演變為食道癌。
王永亨又指,本港胃酸倒流個案每年有四千宗,更有年輕化趨勢,料與年輕人多長期加班工作,夜吃飯或吃消夜,常吃油分多、煎炸食物有關。患者症狀與食道炎相似,感胸口灼熱,食道有異物的感覺。由於胃酸倒流有機會演變成巴洛氏食道症,市民應慎防胃酸倒流。
註冊營養師鄭智俐提醒市民,少食多餐,減慢進食速度,吃清淡食物,戒吃消夜,減少煙酒、咖啡、濃茶等可預防胃酸倒流。
任職道路維修員的陳先生(五十歲)因工作關係,常日夜顛倒,每晚下班後都與同事吃消夜,且有吸煙飲酒習慣。陳先生於○七年開始吞嚥困難,如「火燒心」,以為是胃氣脹,但服胃藥無效。直至吞嚥困難加劇,○八年始求診證實患食道癌,需接受手術切除部分食道及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