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卡素的波爾特(Baltic)當代文化中心,沒有豐厚撥款,甚至完全沒有藏品,但卻成為兩歲小孩至老年人的至愛,是因為它以「學習」為使命,讓創意和藝術感動和連繫不同的人。
波爾特以前是麵粉廠,有紅黃磚的外牆和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裝飾藝術設計,但在「學習總監」愛瑪面前,這些都不重要。愛瑪八年前從倫敦來到紐卡素當開荒牛,英國北部寒風刺骨,但波爾特卻很溫暖,在愛瑪的策劃下,「學習」成為貫穿所有展覽和活動的一串珍珠。
對小朋友,「學習」的團隊為他們設計牆上有漫畫的工作室,年終無休舉辦不同類型的藝術工作坊,去年服務的小孩子就有二十五萬。注意,是小孩的數字而已,不計大人。
對年輕人,他們設計了藝術資料網,更定期召開「批評會」,請年輕人提出尖銳意見。對中學,他們熱烈接待學校,並讓駐中心的藝術家與學生互動。對修讀藝術的大學生,他們設立圖書館和檔案庫,每年拍攝五十多條與展覽有關的短片,成為網上資源。對老師,他們發展了一套持續進修計劃,讓老師認識藝術可以融入各學科。對老人家,波爾特的前線人員在每個樓層主動講解,沒有冰冷的臉孔。
我在波爾特逗留兩小時,發現它很有人氣和親和力。愛瑪是我認識的第一位學習總監,熟悉的博物館沒有以「學習」命名的職位。愛瑪給我的啟示是,只要有心,能針對性和細緻的發展軟件,讓教育成為主菜,就可持續發展,不用鬥藏品、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