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在美國匹茲堡出席第三次G20峰會的各國領袖決定,今後峰會將一年一度召開,明年的峰會將在韓國舉行。這實際上是G20峰會定期化後的首次會議,意義非凡。
G20峰會是去秋金融海嘯發生後全球合力救市用以代替G8的產物,首屆及第二、三次峰會分別在美國和英國舉行。而明年G20峰會則是首次移師美、英之外國家舉辦,作為G20峰會的主席國和主辦國,韓國的國際地位特別是經濟地位無疑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很多中國人不明白,金融海嘯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風景這邊獨好」,外匯儲備高達二點二萬億美元,居世界首位,西方發達國家屢次要求中國擔綱英雄救「美」,到頭來為甚麼中國在國際經濟新秩序中的話語權反而不如韓國呢?
奧秘在於,首次G20峰會時,韓國提出「為防止貿易保護主義出現,今後一年裏不要再增設貿易、投資壁壘」的維持現狀主張,且被《聯合宣言》所採納,在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之間起了積極的橋樑作用;而在倫敦的二屆峰會上,韓國在制訂有關惡性資產處理問題上的國際普遍原則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正是由於連串有益具建設性的努力,韓國得以成為G20峰會的主辦國。
反過來,中國在一年來三次G20峰會中憑「硬件」凸顯了「面子」,但所提的「軟件」卻未及韓國到位,在可操作性方面仍有待加強,這是差距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