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香港政府官員有個共通點,那就是對迪士尼樂園近乎偏執的狂熱和憧憬。
香港迪士尼已證明為不成功和不平等的投資:賠上大床的二百多億元基建、不由政府插手的絕對管理權。迪士尼並非港人至愛,也不是內地遊客非到不可的景點,其只適合某年齡的小孩,而內地小孩不是在米奇老鼠卡通片薰陶下長大,這角色對他們不會有多大意義。
上海迪士尼馬上拍板了,最讓政府心動的是迪士尼帶來的周邊發展機遇。但上海迪士尼是個「巨人項目」,預留土地近八百公頃,雖說首期規劃只是一百五十多公頃,「迪士尼周邊」幅員遼闊,這效應有多火紅是未知數。
當上海和香港仍在想像如何買外國的文化品牌以壯大城市聲勢,就算品牌已近「夕陽」都在所不計,英國和歐洲不少城市卻用自身的創意變身,最成功的例子,莫過於英國北部的前工業城市紐卡素。
我在紐城開會兩天,對這城市的蛻變嘖嘖稱奇。十多年前,它是經濟滑落,人人臉上無光的「垂死」之城;今天,它有矗立山頭的巨型「北方的天使」雕塑,張開雙臂,是新紐卡素的希望象徵。在以前被工業污染的迪河兩岸,是工業貨倉改建的當代藝術中心和新建的音樂廳,是新酒店融和於被復修的舊城,是重回河畔的雀鳥,是最受英國人歡迎的度假之地。
紐卡素的蛻變,沒有前車可鑑,只因他們找到了擁有願景和執行能力的市政府團隊和文化專才,並深信自己打造的品牌才是持久,外國東西不是特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