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最新食肆收益及購貨額數據,今年第三季食肆總收益為一百九十九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百分零點五;扣除價格變動影響,按年總收益以數量計算則下跌百分之一點二。食肆購貨額為六十九億元,按年下跌百分之二點六。
食肆生意差過去年
按食肆類別分析,酒吧生意跌幅最大,第三季總收益較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一點五;各式酒樓、中式食品、西餐及東南亞餐館生意亦全告減少,按年跌幅由百分之零點七至一點五不等。不過,一向以價廉見稱的路邊小食店和快餐店生意則逆市上升,其中快餐店生意更按年升百分之一點八。
餐飲聯業協會主席駱國安認同上述數字反映實際情況。他說經濟看似好轉,但市民整體消費意欲不高,普遍採取慳儉消費策略,令飲食業市道至今仍然疲弱,上月甚至出現回落迹象,「雖然有十‧一黃金周,但只係旺幾日又靜晒,月中時間可以話係好差,一直到萬聖節(食肆生意)先稍見回升。」他預期未來一季市民的消費仍然審慎,若股市和樓市沒有大波動,飲食業生意額能與去年打平已屬萬幸。
不但是酒樓生意差,連帶普通食肆亦是無生意,在港島東區經營餐廊的黃姓東主嘆說「寒冬仍未過去!」,指店內簡餐「碟頭飯」只售二十八元,只比快餐店貴兩三元,仍敵不過快餐店的吸客,他亦不知道生意何時才有起色。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形容,本港失業率持續高企及經濟前景不明朗,加上不少市民經歷去年金融海嘯「身家」縮水後續影響,均會傾向較廉宜消費。他續指,現今市民工時較以往長,為保飯碗即使是午膳亦要抓緊時間為工作拚搏,「好多打工仔依家已經唔會去歎茶食晏,快餐店理所當然成為最方便嘅首選。」
捱騾仔無閒情歎茶
經濟學家關焯照則認為,一般酒樓和餐館的消費較快餐店高幾倍,市民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加上近月租金急升,但人工卻不變,部分人面對被減人工,令實際可用的收入減少;在種種不利因素下,市民自然要調配生活開支,而一般人都會選擇從縮減伙食方面入手。他預期,未來本港經濟將受外圍經濟震盪影響表現,加上本港進入通脹期令加價再現,基層及未置業的中產人士消費將會更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