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醜聞被爆、公眾質疑、千夫所指,曾蔭權龜縮逃避、負隅頑抗,這使人想起了毛爺爺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其中有曰:「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才是你們的唯一生路。……如果你們覺得這樣好,就這樣辦。如果你們還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總歸你們是要被解決的。」
曾蔭權從日本回來後,開了一個行政會議,就決定「還想打一下」了。怎麼打呢?他要以攻為守,瘋狂反撲。傳媒和公眾不是要求他交代說明醜聞的細節嗎?他偏偏不,而是攻擊傳媒「無中生有,惡意中傷」、「將事件扭曲為利益輸送」,他還攻擊傳媒「以圖削弱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曾蔭權的所為使他成為香港開埠以來第一個與傳媒隔空「罵戰」的最高領導人,第一個面對傳媒兇相畢露的最高領導人。他說他「對此表示遺憾」,其實,哪裏是甚麼遺憾,他對媒體的揭露、公眾的質疑充滿了仇恨,整份聲明咬牙切齒之聲可聞。
是「無中生有」嗎?兩單醜聞,全部「表面證供」成立,乃事實俱在,公眾要求曾蔭權交代的是箇中的疑點和細節,是「惡意中傷」嗎?媒體和公眾對曾蔭權龜縮逃避,非常不滿,以強大輿論壓力要他「現身」,「中傷」了他甚麼?「惡意」在哪裏?「將事件扭曲為利益輸送」,「慳電膽益親家」利益輸送的客觀效果彰彰明甚,還用「扭曲」嗎?曾蔭權如果真能把被扭曲的事情再扭曲過來,還自身之清白,釋公眾之疑慮,那就應該清楚交代事情的全部和細節,為甚麼要採取逃避的態度呢?為甚麼要反咬媒體「扭曲」了他呢?
事到如今,曾蔭權從龜縮到反撲說明了三點,一是他妄自尊大、死不認錯、老虎屁股摸不得的臭毛病沒得改;二是他對香港的民情、醜聞的質疑、自己的處境毫無認識;三是那些醜聞或大有隱情,他怕說多錯多,真相大白,於是要再「打一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