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掛上助聽耳機只有一成聽力的十七歲鄰家男孩何念澄,穿上跆拳道袍就成為聽障奧運會跆拳道銅牌得主;他擁有天賦才華,卻患上先天嚴重深度聽障,並隨時會惡化,但做手術卻要放棄跆拳道,「冇得再玩跆拳道,人生會冇意思」,遂決定追求夢想,並在聽奧為港爭光,惟港府卻未有發放獎金。香港聾人體育總會總幹事謝黃寶儀亦指,多年來向康文署反映問題,卻未有回音。
追求夢想棄做手術
何念澄三歲時證實患有嚴重深度聽障,父親為訓練他讀音及自信心,九歲便安排他學彈鋼琴及跆拳道,好動小伙子自此愛上跆拳道,為實現奪取奧運金牌夢想努力不懈,十五歲便考獲黑帶二段,在多項國際賽中屢獲三甲。
為備戰聽障奧運,就讀中五的他,半年內生活只有上課及跆拳道訓練,每周四日共受訓十六小時,並與健全的廣州代表隊一同訓練,艱辛的訓練令他感氣餒,但記起父親的座右銘,「可以失敗,但不可被擊敗」,便咬緊牙關,面對逆境。
首場比賽即遇上去年於邀請賽一腳踢暈冠軍的土耳其選手,何念澄因太緊張未能發揮水準而落敗。幸後來於復活賽中回勇,擊敗比他年長十多年的英國選手,為港贏得第廿一屆聽障奧運會首面五十八公斤以下級別跆拳道銅牌,領獎時興奮無比。
他的聽覺問題隨時會惡化,甚至完全失聰,要是接受人工耳蝸手術,便要停止所有劇烈運動,包括他最愛的跆拳道,而且手術風險高,甚至死亡。他一家於健康與夢想間決定,除非完全失聰,否則不會做手術,「冇得再玩跆拳道,人生會冇意思。」他紅着眼說。
家長批評待遇不公
他雖與「風之后」李麗珊同樣為香港爭光,卻不獲發獎金,其父何得華指,兒子從未獲資助,每月要付三千多元訓練費,若到國外比賽,一周便要花萬多元食宿費,負擔沉重,批評待遇不公,「點解蘇樺偉贏咗有獎金,我個仔就冇?」他望港府能予聽障運動員更多資源,別埋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