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堅持廉潔不是潔癖

慳電膽事件發生後,不同界別的人反應迥異。商界人士搖頭說,香港社會和傳媒太有「潔癖」,這樣的事也被視為利益輸送和官商勾結,香港將被癱瘓,推動甚麼都不會成事,那以後新的點子索性不做算了。這樣的「發晦氣」言論,相信會獲得商界的普遍認同。

而立法會議員和輿論則堅持,曾蔭權做事必須予人「比雪白更要白」的感覺,必須對潛在的利益衝突具敏感度,處事公開透明。

另一種意見由熟悉政府運作的人士提出,他的思維很技術性:申報制度又不包括姻親,曾蔭權沒申報,錯在哪裏?我問,那為何環保團體會收到投訴,指出政府近期的部分採購都「不約而同」選擇了飛利浦慳電膽?他回答,政府有公平清晰的招標制度,就算有問題,也不可能是曾蔭權「關照」,可能是有人「擦鞋」而已。喲,這還了得?

我的想法較原則性。香港人對「疑似」利益輸送特別緊張,是因為廉潔和誠信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與追求自由、民主和法治同樣重要。除了新加坡,香港在華人社會能夠實踐「廉潔施政」是有目共睹的,廉政公署的成功,更是香港在不少國際城市競爭力排名榜上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

對廉潔原則作出堅持,對利益輸送感到厭惡,對「慳電膽」這類事件作出鞭撻,不見得是「潔癖」,而是我們對核心價值的捍衞。商界和政府認為這種反對聲音太過分,只可以說,正反映了這兩項核心價值其實已相當的脆弱,已在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