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七點一,第三季度經濟勢頭良好,預期內地全年GDP增長可達百分之八點二,明年則可望增長百分之八點六。放眼全球,神州經濟「風景這邊獨好」。而隨着環球經濟復甦,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出口應隨之水漲船高,下一步底氣更足。
一年多前,國際金融海嘯來勢洶洶,中國遭受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幸而中央及時將宏觀調控「轉軚」,推出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的十項措施,同時實施寬鬆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各級政府加大投資力度,保企業,保就業,今年頭九個月信貸總額已達八萬億元人民幣額度,大大突破政府所訂全年五萬億元的信貸總額,俗話「冇錢萬萬不能」,中國經濟今年能化危為機,全靠「財大氣粗」。
然而,中國經濟同樣機中有危。因為增長幅度可觀,但增長方式未變。內地仍擺脫不了政府主導大量投資的粗放經營格局,並未在抗擊金融海嘯、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過程中轉變為以市場為主導、政府提供服務和配套、着重效益的集約化增長方式。而靠原先的增長方式,大型國企靠壟斷才有超經濟利潤模式未變;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狀況未變;政府主導經濟「官升數字,數字升官」形成尋租溫床,造成官場腐敗的弊端未變;重複建設浪費資源、效益低下的老毛病未變等等。故科學發展觀落實與否,關鍵在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