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群策創新天》的施政報告除了一如既往的吹牛和混差兩大特色外,又被揭出「益親家」,都算很有「創意」也。整份施政報告空論滔滔,只有一項「細緻入微」的「派糖」措施,就是向香港每戶家庭派一份價值百元的「慳電膽現金券」。這些現金券若進入市場有兩、三億元的商機,相當可觀。結果被揭出,曾蔭權的親家正是這方面的大商家,其所經營代理的某名牌慳電膽市場佔有率近半。這真是一份優厚的大禮,不管有意還是無意,此舉有利益輸送之嫌,彰彰明甚。
事情發生後,曾蔭權唯一可以自辯的,是強調此舉由政策局提出,他的參與和接受完全符合程序,是從公眾利益出發,因此不是利益輸送,他的動機也沒有「益親家」的意思。然而,曾蔭權的自辯全部屬於「主觀層面」和工作程序層面,並不能改變這項舉措實益親家的客觀效果。有了這樣的效果,曾蔭權作為行政長官制訂政策、提出各項舉措的誠信能力就必被懷疑,他的主觀意圖也必受懷疑。當然他可以甚麼都不認,但難逃公眾「誅心之論」,而這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如果再聯繫到曾蔭權幾年前為了他的媳婦參加一項醫務人員的考試,而在考試前一日宴請主考官,那麼,曾蔭權恐怕就更難保「清白」,公眾的疑慮會更深。那次宴請之事曝光後,身為署理行政長官的曾蔭權也辯解說那次宴請只是朋友會面,在席間也未提及考試話題。然而,「朋友會面」何其巧合?這種「託請」之事還用當面「提及」嗎?一位大權在握、有頭有臉的香江第一人宴請媳婦的主考官,不是一切都在不言中嗎?
那件宴請之事在曾蔭權「解釋」之下很快混了過去,曾蔭權「益親家」的膽子是不是從此更大了?會不會讓他覺得憑着三寸不爛之舌就能有事變沒事?對此曾蔭權可以不想,百姓不能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