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大道之行:有工開最實惠

臨近施政報告發表日,各勞工團體及政黨盡最後努力,發起遊行到政府總部,就創造就業與改善基層市民生活大聲吶喊,希望曾蔭權能在報告中有所回應。

從速落實基建項目、放寬老人生果金限制、設立失業援助金及搵工津貼,以及增加大學資助學額等訴求,早已是老生常談,卻也是多年來各界的重點期望,可以說得上是早已有之,於今為烈。

金融海嘯殺傷力巨大,社會各階層都被害慘,基層與弱勢社群尤甚。據有關學者研究,回歸十二年以來,貧窮人口增加了二十多萬,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原來有工作能力的中年工友,因為失業或收入不足而墮進貧窮網中。金融海嘯打擊下,中小企結業者眾,失業率進一步上升至百分之五點四,境況堪憂。

現時一百二十多萬貧窮人口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七十多萬「雙低」(低技術低學歷)的中年工人,在現時經濟結構失衡情況下,根本找不到工作。表面看,僱員再培訓局的一站式培訓及就業資源中心好像有點作用,卻只是杯水車薪而已。自製造業北移之後,合適的工作與職位根本就嚴重缺乏,前景暗淡得教人失去信心,掉入綜援網是無奈加上痛苦。

社區之中忽然間多了不少快餐店及小茶餐廳,皆因飲食業毋須太多技術,肯捱就成,無奈塘水滾塘魚之下,出街吃飯的人減少了,食肆反而增加,東拉西扯下,大家的營業額都不理想,結業者也不少。要抱怨的是回歸之後,由董治時期到曾蔭權政府,都無法完成經濟轉型及產業升級的過程,工作職位大量流失,又怎能不帶來貧窮與各種社會問題呢?

發展經濟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民生,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且看施政報告會有何措施推出,市民希望有工做,不是有糖潤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