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之父」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第九位華人獲諾貝爾獎殊榮。有人考究過,這九位華人諾貝爾得獎者都是擁有外國國籍,都是在外國做研究,在外國獲得名譽;反而至今未有一個中國籍、在中國境內做學問做研究的華人獲得國際認同,有人就為尚未出產諾貝爾獎得主的中國感到失望。
其實,無論哪一位華人獲獎,無論他是不是中國籍,我們都應該拋開國籍的枷鎖,為有華人揚威而高興。另一方面去想,他們流着中國人的血,他們終歸是炎黃子孫,這事實不會因為國籍而改變。這甚至證明了,中國人的「種」和智慧,絕對有能力站於世界巔峰。
這九位華人諾貝爾得獎者,差不多都是年過半百的學者。屈指一算,他們出生的年份,他們在外國學習、做研究,並獲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乃中國受苦受難的年代。可以說,無論我們的「種」如何優秀,但後天環境未成熟,致令這班優秀人才未能夠在中國做學問,未能夠立於中國而名揚天下。
今日不可同日而語了。新中國成立以後,經歷了艱難的發展道路,亦走過不少錯誤的道路;改革開放三十一年,卻是近這十七年才讓內地走向急速發展的勢頭,讓環境得到改善,讓我們追趕西方的科研學術發達水平。
可見,發展科研和知識型經濟,這絕不可能是一步登天。歸根結柢,不滿足當下,堅持改革開放路線,孕育良好的環境,培育人才,此非依仗幾代人的努力不可也。今日我們有「種」亦有環境,諾貝爾獎之夢將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