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讓年輕人長大

還有三天,曾蔭權就會宣讀施政報告,報告將建議一系列的政策,以促進文化與創意產業的發展。這些新政策與硬件有關,除了推動西九文化區的基建,放寬工業大廈的用途,讓創意單位進駐,應該還會利用三個矚目的歷史建築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地,分別是由賽馬會發展的舊中央警署建築群、由創意香港辦公室推動的前荷李活道警察宿舍,以及由市建局負責活化的前中環街市。

若以上全屬實,是很了不起的新思維,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寵愛有加,對其發展抱着很大的期望。

硬件重要,但光有硬件不足以成事,已是老生常談。文化創意產業需要的是具想像力、不墨守成規、思維跳出框框的年輕新一代。要發展創意產業,就必須有大量活潑、有點頑皮、敢於挑戰既有思維、勇於實驗、願意想像新意念、具創業精神的年輕人。可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培育的人才,卻是乖乖的,是有耐性死背答案的,是安分守己的,是不會質疑規條,是樂於接受管制,走一條長輩為他鋪的平坦打工大路,對未來缺乏想像的年輕人。你到中大、港大走一趟,就會明白我在說甚麼。

而我們的家長和老師,也樂於看着孩子在溫室成長,要求孩子不要駁嘴。七成家長和八成校長接受驗毒,更多的家長會在家中安裝互聯網過濾軟件。孩子十六、七歲了,大家還以乳名稱之,在學校,老師叫他「同學仔」。

有了硬件,我們仍要重塑軟件,讓年輕人長大,放膽實驗嘗試,隨着自己的興趣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