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要向前發展,不能因循守舊,以傳統的大型基建作為動力,必須打造新的增長點。施政報告將以推動六大產業為主軸,希望引起公眾關注,帶動輿論爭取認同。
所謂六大產業其實並非新事物,過去十多年業界多有議論,只是政府過分依賴金融、物流及旅遊等支柱行業,長時間以來沒有重視推動新產業,以致金融海嘯全面衝擊下,危機隱現,不得不重新檢討,尋找新方向,卻予人臨急抱佛腳之感,是舊酒新瓶之舉。
事實上,六大產業之提法是在經機會即將結束的前夕才橫空降世,政府領導層突然提出要加以研究,以應對國家「十二五」計劃要求香港提交意見的燃眉之急,有關的建議顯得極為粗疏,尚待打磨。
老實講,公眾至今對六大產業仍感陌生,根本不知道政府葫蘆裏究竟賣的是甚麼藥;業界也大多是將信將疑,未知政府是否真的有誠意與決心推動發展,說不定又是再一次的「吹水」而已。
施政報告有必要清楚說明為何教育服務、醫療服務、檢測和認證、環保產業、創新科技及文化創意產業被選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所謂優勢產業,其優勢何在?早前學者與曾蔭權會面表達意見時,曾要求政府應該向公眾提供更多數據,如六大產業可拉動GDP增長有幾多個百分點?能創造多少職位?甚至技術與非技術性的工種,也盡量向公眾交代以爭取公眾的支持。
施政報告具有施政的權威性,所列出的各項政策與措施,政府必須兌現承諾。發展六大產業的具體項目、路線圖、時間表、階段性部署以至統籌部門及機構等,均應該清楚作出說明。當然,報告難以詳盡交代計劃的細節,但起碼要令公眾對政府增加一點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