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滴滴金:科研為名拖延為實

研究醫療服務,必先掌握服務需求人數。但由周一嶽親自領導的「精神健康服務工作小組」已「工作」三年多,居然連全港有多少市民需要該項服務的數據亦欠奉,只能提供醫管局精神科就診人數及病人到社署求助人數。至於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治療的病患,以及完全沒有接受治療的隱蔽病患有多少,則全無掌握。

政府謂已撥款進行研究,並正在招標,預計研究將於明年展開。周一嶽研究三年多的結果,原來是要進行更多研究!「研究」或稱「科研」,在政府字典裏,跟發音相近的「拖延」同義。精神科新症輪候時間長達兩年半,顯示服務供應嚴重不足,不能再作「拖延」,已是鐵一般事實。而且,最終獲治療者,大部分仍是服用平價舊藥,這些藥物副作用大大減低他們重投社區、正常過活的機會。醫管局吝嗇用藥、外展人手嚴重不足,致令其聲稱「在社區護理精神科病患比醫院護理優越」,淪為空談。

公營醫療經費每年三百億元,只有十分一即約三十億元用於精神健康服務;至於社署為精神病患提供服務所獲撥款,據報未及一億元。以肉體精神並重角度而言,政府明顯是「大細超」,完全不把精神健康放在眼內。以肉體、精神及社群生活並重的世衞健康定義衡量,政府漠視精神病患的社群生活照顧,便是未全面履行維護市民健康的責任。事實上,周一嶽已沒有再「拖延」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