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129年傳統申列國家文化遺產

【本報訊】每年中秋前後三天,銅鑼灣大坑總有一條長長火龍舞動,它不但不害人,更有傳一百二十九年前曾協助大坑解脫一場瘟疫。時至今日,舞火龍盛會除「大坑仔」不容錯過,舞火龍更成為本港旅遊項目,吸引不少遊客,並獲當局聯同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遊涌及潮人盂蘭勝會申請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預計明年六月會有結果。

全長220呎插滿長壽香

大坑火龍由於在晚上舞龍,因此又名大坑夜龍,整條火龍分龍頭、龍尾、龍心及龍珠四部分,全長三十二節共二百二十呎,主要以珍珠草、印尼藤及鐵線紮製而成,當中龍頭製作最講究,龍鬚由榕樹氣根造成,電筒為龍眼,帶引舞龍的珠球則是一個沙田柚。龍身插滿長壽香在夜間舞動時,點點星火,十分可觀。

今年踏入一百二十九周年的舞火龍連同配樂及舉花燈等需要人手約三百人,火龍會巡經蓮花宮、浣紗街、安庶庇街及新村街等街道。

以前待中秋節日完畢之後,火龍會被拋進銅鑼灣避風塘海底以示「龍歸滄海」,但近年為免污染海水,火龍會於深夜用貨車送到焚化爐「飛龍在天」。